高等教育人才网是最受求职者欢迎的网站, 信息量大,内容丰富,访问量高。

目前的位置: 首页 > 热点活动

高校青年教师年薪30万有可能吗?

发布时间:2017-03-16 20:32:12 已浏览:3725
高校青年教师年薪30万有可能吗?
 
2016年,中国美术学院启动首届“哲匠奖”评选。这是美院设立的教学研创最高荣誉,旨在表彰业务精湛的一线工作人员。“哲匠奖”分为金银铜三级,其中金奖50万元。今年获得金奖的是在美术史界享有盛誉的美术史学家范景中教授。在谈到如何让年轻学者更安心于学术时,范教授认为,“要提高工资。我觉得年轻学者的年薪大概要在30万左右。这只是工资部分,不包括什么乱七八糟的项目。我觉得项目不是提高学者生活的,这只是让他们研究的,跟生活没什么关系。”
 
2016年,教育数据公司麦可思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,我国大学教师平均月收入为5478元,年薪不足7万。其中,本科院校教授平均月收入7947元,年薪不足10万,本科院校讲师月收入只有5011元,而高职高专讲师月收入只有4646元。要达到30万年薪谈何容易?
 
在笔者看来,让青年学者都拿到30万年薪可能不现实,但是,改革我国薪酬体系、大幅度提高青年教师待遇却是现实的。这需要调整我国高校的“工资+津贴+奖励”薪酬制度,取消科研提成,实行年薪制。
 
根据201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,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2625.30万人,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为18143.57元,而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为157万,以此计算,用在每个教师身上的财政预算为30万左右,这还不包括学校学费收入,生均共用经费(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8280.08元),以及高校申请到的科研经费,考虑到国家财政生均拨款主要用于教师待遇(公办学校的学生学费、生均公用经费用于帮困助学、学校日常运行费),根据财政拨款,做到所有教师平均年薪30万是可能的。
 
可为什么现实差距却这么大呢?这主要和高校的薪酬体系有关。在我国高校普遍实行基本工资+津贴+奖励的薪酬制度,其中,基本工资部分很低,教师要提高收入,主要靠津贴和奖励,津贴主要包括入选人才计划的特殊津贴,奖励则包括科研经费提成,为此,不同学科的教授,因有不同的头衔和身份,以及完成年度考核目标(以论文、课题、经费等为主要指标)的情况不同,收入待遇是相差很大的。入选“千人计划”、有国家重大课题(项目)的教授,年薪超百万不是问题,媒体多年前就曾报道高校的富翁教授问题——收入高的教授全年的薪酬,会是收入低的教授的十几倍。
 
在欧美国家的大学,对教师都实行年薪制,不会根据教师按项目进行提成、奖励,不同学科的教授,会有一定的收入待遇差距,但是,最多不会超过数倍。而且,实行年薪制,并不会根据每年考核的情况兑现教师年薪,每年学校会保障教师的年薪,并视工作情况调整来年的年薪。年薪制让教师获得体面的生活保障,也促进教师能按自己的兴趣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。
 
为提高我国教师的待遇,去年国家出台政策,允许高校教师适当兼职兼薪,而在海外高校,包括我国香港地区高校是并不鼓励(甚至不允许)教师兼职的,学校给教师很高的年薪,比如香港地区的高校给青年教师的年薪,会高达100多万港币,然后要求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,不是想着去校外兼职赚钱,那样,学者将无心教学与研究,而会变为“业务员”。
我国投入的教育经费、科研经费,已经足可以让高校实行年薪制,且年薪的标准不低,可是,高校却依旧实行工资+津贴+奖励的制度,有两方面原因,一是行政部门把津贴、奖励的权力掌握在手中,以实现对教师的“管理”;二是拥有各种头衔、资源的高校“学术大牛”、“名师”不愿意调整薪酬制度,因为这一制度,可让他们挣得更多,这些“大牛”忘了,只让年轻学者拿很低的报酬为自己的项目奉献,是不可能长久的,当年轻学者失去学术追求和梦想,我国的学术会是怎样的局面?
 
对教师,要减少所谓的由行政主导的差异化奖励、津贴,对高校,要增加基础费用拨款,减少项目拨款,这是我国在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时,应该有的新思路。这是十分重要的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,通过提高供给质量,让高校教师安于教学,乐于学术。